府源砖雕——奉土生花之美
砖雕,依附于建筑而生
建筑,有了砖雕的点缀因而才呈现出它们的千姿百态。
传统手工艺的砖雕,使祥禽瑞兽,鸟语花香,草木山川
在古楼庙宇,亭台楼阁等古雅的建筑群上须眉毕现,意趣横生,
同时赋予建筑以灵动的生 命, 充分表达了房屋主人的气质、修养、兴趣爱好和社会地位。
鹤鹿同春是中国传统寓意纹祥之一。六合是指天地四方(天地和东南西北),亦泛指天下。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,万物欣欣向荣。中国民间运用谐音的手法,以“鹿”取“陆”之音;“鹤”取“合”之音。 “春”的寓意则取花卉、松树、椿树等。这些形象,组合起来构成“六合同春”吉祥图案。
府源砖雕—传统意义上真正的砖雕
砖雕,是指在青砖上雕出山水、人物、花卉、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。这是我国几百年来传统意义上真正的砖雕,传统砖雕精致细腻、气韵生动、极富书卷气等特点。
砖雕通常保留砖的本色,不另行染色,但也有少量砖雕彩绘处理。因此雕花匠需要刻出多个层面,利用光照产生的阴影加强艺术效果。明清是砖雕发展的高峰,匠师可以在厚度不及寸的方砖上可以透雕9个层面。
府源砖雕选材十分严格,一般来说,制作砖雕的原材料是水磨青砖,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。太硬雕刻易破碎,雕凿形象粗糙不堪,而太软不利于深入雕刻,雕刻的形状不易成型。
所以普通的砌筑墙体不能用来雕刻。砖雕使用的砖大多都是经过特别加工的。其原料是经过精选的几无砂砾的泥土,加清水搅拌成浆糊状稀泥,稍后待泥渣滓沉淀后,排掉泥浆上面的清水,一两天之后,泥浆略干,再反复踩压,直到踩成柔韧适度的泥筋,才可以制成砖坯。待砖晾干后,入窑烧制。
府源砖雕—砖雕工艺的灵魂捕手
砖雕的精美细致关键在于手艺人的巧手和匠心。雕刻一般包括三道工序。
第一道工序是打坯。即从雕刻的选题、构思到砖面上形象布局的过程。这一过程主要是凿出画面的轮廓及物像的深浅,确定出画面的的大体层次及画面物象的初步位置。
第二道工序称为“出细”,即对形象进行细致的雕刻,把打坯阶段完成的轮廓再做具体深入的刻画。用錾子沿着已经凿出的浅细线进行细致的雕凿,将图案中的细枝末节,如人物的表情,植物的叶子等雕刻清晰,使雕刻形象一一成型。然后用磨头,将粗糙之处一一磨平。
最后一道工序是对“出细”后的作品进一步的修整、粘补、排拼和做榫,这也是砖雕工艺中的点睛之笔。修整是统观全局,在整体的前提下,强调对重点和细部精雕。
府源砖雕—门楼之美的点睛之笔
砖雕是依附于建筑而生,而建筑又是因为有了砖雕的画龙点睛才呈现出它的千姿百态。
古人言:“宅以门户为宽带”,一语道破了大门具有显示形象的作用。因此说,门楼是建筑的脸面,也是 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导引性建筑。往往标志着整个宅院或古建筑群的格局和等级。
府源砖雕—窗套门洞自然点缀之美
门洞是宅院中扮靓的装饰,既有分隔作用,又有借景呼应、对称转换等作用、丰富了整体装饰的变化,咫尺之间,阴晴圆缺,春化秋实,不由得引发对人生的感悟。
玲珑雅致,样式繁多的花墙门洞,边框常以清水砖系相贴,样式不一,气象万千。其精妙之处在于一借一变之中,时隐时现,化实为虚。通过砖系门洞,一树一亭,一石一径,移步换景,让人前不知其所穷,后不知其所止。
门洞之内天地方圆,逸情雅致,消暑纳凉,各各相宜。
府源砖雕—影壁墙神秘的守护者
影壁古又有“萧蔷”之称,萧蔷也有“屏”之称。
晏集解引郑玄曰:“萧之言萧也,墙谓屏也。君臣相见之礼,至屏而肃静焉,是以为之雄萧蔷。”影壁在环境气氛上起到了庄重、森严、神秘和至高无上的作用。影壁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作用的建筑模式。它的实用不仅仅是从居住民俗的私密要求上,可以将庭院与外界相对分割开来,使外界对院内不能一目了然,而且将其作为辟邪驱魔、阻挡不祥、防止冲风的重要屏蔽,增加生活居住的安全感。
影壁墙的形状及外观实际上都是大同小异,最主要的还是壁芯和四个角的角花的选择,不同的形状、图案、花纹,在影壁墙上组合出来的效果都是各不相同。这都要取决于个人的喜好,或者设计师提供的方案了。
当然 耐看也是它们的一大优势,不管远观还是近赏,都可以满足你视觉上的新鲜感,它不仅仅可以用来观赏,更值得被收藏。我想热爱传统文化,富有艺术气息与品味的你,绝不可能轻易放过这样一个绝世佳品。
砖雕在细致的雕琢之下,奉土生花。它的美,不似四季之花,短暂且易凋谢。
它是中国古建筑上最美,最刻骨铭心的一笔。
年生岁久,四季更迭,
它在漫长的岁月中承载着时代的印记,
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熠熠生辉。
府源古建—砖雕文化的传承者与发扬者。